第四篇 风风火火(1/1)

李书记,李德恺走后第二天。刘华等人风风火火的来到了赵家,说什么?说是来赔礼道歉的!

这杀猪的架势都摆上来了,明显不像是来赔礼道歉的,更像是恐吓勒索赵家。

赵建国人都被刘华这个恶霸打的偏瘫,在多礼也换不回健康的身体!

斗不他,这是铁一般的事情。

即使,刘华不来赔礼,赵建国也奈何不了刘华这几人。

赵权一看是刘华等人来到他家,像是吃了炮弹一样,满脸憋得通红,恨不得抄起家伙找刘华拼命。

胳膊肘永远是拧不过大腿!

“赵权,你出去找你朋友去,别整天窝在家里!”赵母一看是刘华等人,赶紧的吱开赵权,生怕血气方刚的赵权干出什么傻事。

母亲的话,赵权不能不听,恨得直咬牙,走出了家门。

一个爷们被刘华等人欺辱,赵权没脸在街上溜达!

出了家门的赵权,那里都不想去,便来到了田园地头散散心。

一边漫不经心的游走,一边大脑胡思乱想!

原本只是一趟漫不经心的散步,却让赵权被眼前的景象,惊得倒吸一凉气。

一片片土地,竟然在让眼中呈现出不同的眼色。

红色、黑色、蓝色…等等!

这种事情可是前所未有的!

眼花!

自己脑袋里装得都是什么啊!是想杀人想疯了吧!

赵权把看到的幻觉归结于,报不了仇的缘故!

这就让他想起来了,那束光!

不可能…不可能!赵权使劲地甩出这个天方夜谭的想法。

“那哪能是什么光?”到最后,赵权还是没忍住地去猜想。

赵权并不知道,他的身体已经被田魂改造过,可以看清一块土地的价值!

只要经过赵权的手,就算一根普通人参,种出的也是百年以上的野人参。这就是田魂的力量,臭水沟里都能长出一株百年野参。

这个问题,让赵权心里发毛---一个被科学掌握的社会,哪会有人相信奇门歪道,就算以前的赵权不信,因为父亲这档子事,赵权宁可相信有奇门歪道存在!因为这样可以报仇。

不知不觉中,赵权一愣,他竟然来到了刘华种植的药草基地!

如此庞大的暗流,在土壤中涌动,显色分明。隐隐中,心间就像是眼前的大地一样,只要自己心念一动,就能瞬间掌握药草的生死一样妙不可言。

这种感觉很奇妙,说不清楚,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!

至少说明一点,赵权把刘华的行为恨到骨子里。

或许是斗不过刘华的缘故,只能将他种植的一百多亩药草都祸害了,看到刘华生不如死的样子,比揍他心里还爽的缘故吧,所以才会有这种微妙的感觉!

一个活在现在中的正常人,有这种念头,最正常不过。

赵权还没到达到那种无理取闹的地步,你瞪我一眼,我杀你全家的程度。他只想报复,让刘华也尝尝,一报还一报的滋味!

一旦一个生活在现在中的人,思想超出了现实之外,再回到了现实,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!

赵权望着一百多亩的药草,恨得牙直响,可他再恨也不敢上前真的将眼前的药草给祸害掉,因为他知道赔不起…!

赵权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,万一干出这档子事,无疑是让家庭的状况,雪上加霜。

很符合,一个屋檐下,蹲的不是赵权一个人的道理,还有他父母,就算他再倔强,用头顶破了屋檐,砸下来的瓦砾也会伤到他父母!

这种无奈,是社会的无奈,是阶级的无奈,是背景的无奈…更是小人物的无奈,饱含太多无奈,浓缩成一口轻叹!

社会的错综复杂,要比蜘蛛网复杂万倍!

如果让赵权知道,刚才那种微妙的感觉是真真实实,并不是天方夜谭,能瞬间掌握田地植物生死,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想而知!

他一定要让刘华欲哭无泪,哭的声嘶力歇地趴在自家的地头上!

想到这些,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郁闷,无能为力的赵权很想在这个时候给自己一巴掌,时刻提醒自己,有一天他会是整个乡最有钱的一个人,谁也别想欺负他,看扁他!

励志!

一转眼,赵权在外溜达了很久,应该可以回家了。

他很忌惮别人看他的眼光,说不清是什么味,很复杂!

回家的途中,他都是抄小路,林子多的地方,或没人的地方!

赵权的家不是住在街上,但离街上并不远。乡下什么不多,就是树林子多…又是平原偏远地区,乡外人迹荒芜,一片苍凉,很少有外地人来到这穷乡僻壤。

南药乡的环境根本谈不上山清水秀,一个面朝黄土,背朝天的地方,可以想象的到,那里的环境多么恶劣,气候多干燥!

交通不便,是主要的原因。虽然---科技发达了,客运遍布大江南北,但是一条崎岖不平的路,是主要原因造成很少有客运车辆通往这里的缘故。

以前的南药乡,名为八里荒,是因为没有一点资源开采的价值才叫八里荒,那时的政府也不愿拿出一笔昂贵的资金去修路,不是不愿意修路,而是财政根本拨不下来这一笔款项;尤其是碰到下雨天,原本就崎岖不平的土路,车辆驶去,车轮不陷入泥潭中,那和中彩票一样几率小的可怜。

泥土一碰见水的吸力,远远不会比一块磁铁的吸力差,会让车轮下面形成无真空,一旦车轮陷入泥潭里,那就等着救援吧!

县政府的县领导也因为修路的事情愁过,可必定拨不下来这一笔资金,原本的南药乡县城在整个省区就是一个位列前茅的贫穷县城,五层大楼的出现,在当时就已经成了稀罕玩意,纷纷争着去看五层大楼到底是什么样的!再一茬换一茬的县领导,也渐渐地习惯了,八里荒的状况。